时间: 2025-08-20 11:58:09 | 作者: 球王会app官网
裁剪、包缝、缝纫……3月18日,华盛服装厂里“火力”全开,厂长赵瑞宾扯着喉咙说:“订单已排到了6月!”
魏县是河北微工厂的发源地。2017年脱贫攻坚进入精准施策阶段,魏县开展扶贫微工厂,闯出了一条大众增收、村团体增益、企业增效、工业增强的工业化扶贫新路,2018年被原国务院扶贫办列入“全国脱贫攻坚100计”中的“第一计”。
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到村庄复兴大舞台,“第一计”屡创佳绩,当选全国稳固拓宽脱贫攻坚效果同村庄复兴有用联接典型经历,成为全国脱贫人口稳岗作业作业典型……
该县农业乡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段晓明说:“顺水推舟,不断推动微工厂形式晋级。”
树立微工厂,魏县为啥能抢到先机?在段晓明看来,这并非偶尔。魏县是人口大县,也是劳务输出大县,终年外出打工的有30万人,出现“两多一难”:在外创业能人多,在家留守妇女等半劳力多,增收难。建微工厂条件成熟,有带头人,也有劳动力。
2017年雄安新区建立,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公司外迁。300多公里外的魏县迅速出击,通过帮建厂房、发放技能练习补助等行动筑巢引凤。
劳动密集型加工公司吸纳劳动力多,用人门槛不高,留守人员好上手。很快,黑色外墙、白色窗框的微工厂里,机器转起来、工人忙起来。箱包、服装、毛绒玩具等产品,连绵不断从这儿发往国内外。
一些运营者先嗅到了危机——微工厂小弱散,抗危险才能不强,订单少、不安稳。
圣熙箱包担任人郭亚飞回忆说,2018年厂里只要10个工人,均为留守妇女,技能单薄,产品的返修率很高。十分困难接到一个订单,加工3000个书包,技能不过关,制品被退回600多个。
怎样让工厂正常运作、脱贫户安稳作业?县里把微工厂担任人聚到一同寻觅对策。
2021年,魏县微工厂2.0版上线,在全省首先建立“实打实”帮扶微工厂合作社,下设服装、箱包等8个专业委员会,百余家帮扶微工厂依照业态不同打造“联合战舰”,抱团开展。
合作社实施信息发布、接纳订单、设计标准、质料供给、商场出售“五统一”。技能标准高、订单量大的工厂“1对1”“一对多”帮扶运营困难的工厂,下降质料收购、产品运送等本钱。
有了合作社支持,微工厂底气足了。赵瑞宾签下1万件棉服的大单,分配到5家微工厂,保证了各微工厂订单安稳,而他则因为接单才能强,成了许多大客户的首选。
有了合作社支持,微工厂里能工巧匠多了。圣熙箱包厂的刘晓霞,曾经厂商要求缝线垂直差错不超两毫米,她怎样也缝不成。通过手把手技能培育和练习,不只速度快了,并且针脚整齐,生长为技能骨干,薪酬从每月1000多元增加到4000多元。
新形式让魏县再次出圈,2023年5月,魏县微工厂“联合战舰”被作为典型经历全国推行。
“摸爬滚打好几年,挣的仍是辛苦钱。”微工厂担任人们算起账:加工一件棉服赢利只要一两元,一个包10道工序加工费二元至五元。
“生意没谈成,方向却是明晰了。”赵瑞宾预备扩厂房、上设备,“先买台主动裁床机,可以高精度裁剪,节省面料、削减相关本钱。但主动裁床机价格高,一个工厂养不住。”
对此,县里已有方法。魏县农业乡村局一级主任科员霍军民和记者说,微工厂的3.0版有了雏形:当地正在引导帮扶微工厂服装类企业联合建立“同享车间”,同享先进设备、检测服务,助力工厂进步工业层级;箱包协会则联合多家微工厂,注册了“卜客”商标,打造特征品牌,构建订单促质量、质量促品牌、品牌促工业、工业促作业的良性循环。
微工厂形式不断出新,展示生气勃勃。现在,魏县4000余农人就近作业,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,微工厂总量达132家,经济效益均匀提高15%。